当前位置:主页 > 商业资讯 >

健康科普 | 猴痘健康提示

发布时间: 2023-08-30 12:32:41 来源:百度新闻
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。猴痘的潜伏期为 5-21 天,多为 6-13 天。感染者会出现发热、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,并逐渐发展为脓疱,持续一周左右时间,之后结痂。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前具有传染性。我国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,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。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,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。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,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。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,主要为发热、疱疹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无重症、死亡病例。


【资料图】

猴痘与水痘区别:

感染猴痘后如何治疗?密切接触者是否需要集中隔离?

目前针对猴痘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,发烧就使用解热药物,有明显的疼痛则使用一些镇痛药物;另外,要做好皮肤护理,避免继发的皮肤细菌感染。

7月14日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公众关注的“猴痘”热点问题进行解答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有关专家介绍:

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。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,病变部位已结痂,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,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后,再解除居家隔离;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病例,经医疗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,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方式。居家隔离治疗期间,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,避免与家人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,做好污染物消毒,非必要不外出,如果必须外出的话,应着长衣长裤、佩戴口罩,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。

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。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,会指导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。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,但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,避免捐献血液等;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,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。

猴痘防控要点:

1.注意手卫生

猴痘病毒为DNA病毒,耐干燥,在衣被等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,且病毒可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,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。日常生活中应做好手卫生,避免污染物品通过手作为媒介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。

2.避免接触传染源

避免与发热伴皮疹、淋巴结肿大病例密切接触。与伴侣发生性行为前,应检查对方体表有无皮疹,尤其是隐私部位有无皮疹。

3.使用安全套

如与非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应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,这可一定程度降低感染率,但使用安全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。

4.及时就诊

建议皮疹伴淋巴结肿大,尤其隐私部位长疱疹的市民到正规医院就诊,医生会通过流行病学史、皮疹的特点进行判断,符合疑似病例,医生会采集咽拭子、疱疹液、血液开展猴痘病毒相关检测,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
5.配合隔离和健康监测

根据《猴痘防控技术指南》,病例应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。密切接触者应加强自我健康监测,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,须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、避免捐献血液等,同时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,出现有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。

原标题:《健康科普 | 猴痘健康提示》

标签:

为您推荐